乒乓国球汇2019-12-10 14:37:17
Ø 继科过于追求单板质量
其实第一局上来,看他们的眼神还有赛前的准备情况,马龙是很紧张的。反而张继科准备很充分的,连续拧了五六个直线,都得分了。但是可能恰恰太追求单板质量,导致失误特别多。打到10分之后,反手拧丢俩,正手挑打失误,全是这种主动失误送分。继科第一局要是赢下来还有很有机会的。结果第一局没拿下来,比赛就成一边倒了。
我觉得,现在大球时代,单板质量不用太高,多追求点连续。马龙就是赢在连续上了,我每一板都很快,每一板让你发不上力。继科是每一板就想加质量,这样导致自己失误太多。就想晓霞那样无谓失误送分太多。张继科不知道是不是还是有伤的原因,之后打的有点闷,斗志没有那么强。
Ø 反手拧拉被马龙克制
再一个就是张继科的拧拉,拧完之后下一板的衔接很成问题。从第二局开始,马龙就不侧身了,就站着跟对方对抗。现在的拧拉,大家都适应了,拧完一板第二板衔接很重要。拧完老外可能还挡一下,但是马龙全是反手撕回来,继科第二板想加质量难度特别大、失误特别多。其实可以从摆短开始打起来,自己摆短半出台让对方先上手,然后自己再上手反拉。大球时代,对上旋球的能力要求特别高!
总结讨论:
到底是加单板质量还是加连续?继科从技术上来说总是加单板质量的话,无谓失误特别多,也是导致他失败的原因。而且总是三五板之内的失误,对自己的信心有影响。特别是接发球拧完之后的第二板衔接,基本上每局都有两三个以上的失误。
如果拧拉效果不是特别好的话,可不可以从下旋球开始打起来?就是说第一板先摆短或者说摆个半出台,或者你拧一个小角度,让对方先上手再去反拉。因为现在第一板直接穿透对方的客观条件已经不存在了,大球以后,你想一板拉死对方的可能性越来越少。
第一局,张继科拧穿马龙五、六板直线,但是从第二局以后马龙就不侧身了,拧拉效果一点都不好,基本上都是拧完之后打上旋就输,而且被马龙反撕之后,衔接起来都是被动的。
不管怎么说,恭喜马龙,中国又一个大满贯。不管从技术上还是斗志上获胜的欲望,马龙胜之无愧!
1. 双方准备都很充分。
2. 进入状态都很快。
3. 继科第一局死打正手的战术很对路,遗憾的是没能拿下。种下败因。
宏观的看,第一局就奠定了基调。
4.马龙打的确实好,比分的一度胶着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影响发挥。
5.新球对双方来说苦乐不均,由于球速明显变慢,原来继科的杀手锏,拧拉接发球,反手相持,侧身正手连续冲的威力打了折扣,反观马龙,是受益方,原来不好防的球敢于顶出去防了,反手相持自己不发虚了,再加上原本就是看家本领的快速连接,打的是酣畅淋漓。确实发挥出了超高的水平。这个冠军实至名归。
祝贺马龙,感谢继科!
从这场比赛来讲,毋庸置疑,如今的马龙无论是在思想心理还是技术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巅峰,一个成熟期。而相比马龙,继科可能在技术能力上会有一点劣势。这些也如实的反应在整场比赛中。
但是我认为继科并不是没有机会拿下这场比赛。除了继科在第一局比分胶着的情况下没有拿下以外,我觉得还有三个因素是继科没有处理好的。
Ø 反手搏杀程度的掌握
他可能整场比赛的思路是力争于拼,力足于搏杀。但是对于反手位这个环节而言,马龙不会带来杀伤力威胁,更多的是继科寻求高质量而造成的失误。在这个环节,如果他能在速度和旋转上结合的更多,降低一些力量的使用。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寻求一板到两板高质量高力量的进攻、突破、变化的话,效果会更好。可以大大的减少无谓失误,也对马龙的心理制造更多的压力。
Ø 正手短球
在他发球后,马龙摆到他正手短球的这个球。我觉得有两点,一是他在这个板球处理的不够坚定,可能有时候犹豫或者想强行反手拉起来,导致无谓失误和质量不高被马龙直接抢攻。二是发球的落点,他如果能把球发出变化或者更多发到马龙的正手位短球,相对于马龙来讲能摆到继科的正手位的概率就会下降,从而能缓解这个问题。
Ø 落点的控制和使用
这场比赛很多时候看到的是他们俩进行中台对拉的状态。这种情况,是对于继科很不利的技术环节。而他更多赢的球是他用正手去攻马龙的反手。所以我觉得可能正手这条直线包括侧身以后连续打马龙反手这种球再多一些,意识再强一些的话,可能效果更好。当马龙把注意力完全放在防守或者侧身的时候,这会再变正手,效果会更好。
当然这些是我的个人观点,毕竟马龙是个个人能力超强的选手,即使做了这些结果也不好说,但是毕竟理性的分析一下可能的选择和尝试吧。
无论如何都要感谢他们俩为世界呈现了这一场精彩的比赛,向两位伟大的运动员致敬!
*本文由国球汇原创,转载请注明国球汇~
为啥老外频频爆冷/被爆冷,而中国队的发挥如此坚挺?因为身披李宁国服,犹如神龙附体~
⬇️戳阅读原文直接拿下⬇